|  近日,记者在朝阳县柳城镇看到,很多农民正忙着摘枣卖枣,每公斤大枣都卖到六七元钱。据村民老赵说:今年遭受严重旱灾,大田玉米基本没什么收成,农业收入主要就靠大枣了。   据朝阳县林业部门介绍,虽然该县大面积遭受大旱灾,但30万亩耐旱大枣产量仍可达到4000万公斤以上,可实现鲜枣销售、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业系列总产值4亿元,全县10多万户枣农户均收入5000元。   多年来,朝阳县委、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将大枣这一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,成立了“大枣基地建设领导小组”、经济林工作站和大枣开发协会 
,组织引导枣农按照辽宁省地方标准《农产品质量安全——枣生产技术规程》栽培管理生产,全面地提升了全县的大枣产业经营管理水平。县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向大枣产业倾斜,大力发展大枣经济林和大枣生态林,全面扩充了大枣发展总量。在县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,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在栽植大枣比较集中的地块上打井和水利配套。全县相继建成羊山、二十家子、波罗赤、柳城等大枣批发市场,促进大枣销售,同时修建了120多个大枣保鲜库,使大枣销售期延长了一个多月,经济效益增加了1.5倍。还兴建大型枣制品加工企业2个,接长了大枣产业链。   1999年,该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“中国大平顶枣之乡”称号,2000年被确定为“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”,2005年至2008年已有15万亩枣园被列入国家第五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大枣示范区,并经有关部门连续4年检测,抽检指标全部合格,达到了无公害食品要求标准,被授予无公害食品标志证书。其中5万亩枣园接近有机食品A级要求标准。2011年,朝阳县大枣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2013年9月被国家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“中国鲜食枣产业第一县”称号。 
 |